在铝型材的生产过程中,时效工艺是确保产品硬度、耐磨性和力学性能的关键环节。通过合理的装框方式和精确的时效参数控制,可以有效提升铝型材的质量和性能。
一、铝型材时效工艺操作规程
1. 铝型材装框要求
(1)分类装框
普通型材
普通幕墙型材
普通门窗型材
工业型材
必须分别装在同一框内
隔热型材
隔热幕墙型材
隔热门窗型材
必须分别装在同一框内
禁止混装
不允许将隔热型材与普通型材混装在同一框内,以免影响时效效果。
(2)装框密度与间隔
装框高度:每框型材应装满至框面以下 5mm 的位置,确保热风循环充分。
垫条间隔:每放一排型材需放置垫条隔开,保证每支型材均匀受热。
特殊要求:
壁厚≥4mm的平模型材不允许重叠(每层只允许1支)。
壁厚≥2mm的小料每框中间必须留 80mm 的通风道。
2. 时效工艺参数
普通型材时效温度
隔热型材时效温度
保温时间
冷却时间
工艺类型 | 温度控制 | 保温时间 | 冷却处理 | 质量检测 |
---|---|---|---|---|
普通型材时效 | 195℃±5℃ | 3小时 | 风机吹风20分钟 | 质检员检验硬度 |
隔热型材时效 | 180℃±3℃ | 3小时 | 风机吹风20分钟 | 质检员检验硬度 |
(3)特殊情况处理
若时效隔热型材不满炉时,可以放置1~2框普通型材(壁厚在 2.0mm 以下)同炉时效,时效工艺按隔热型材工艺执行。
(4)吊料入炉要求
吊料入炉时,型材端头与导风口距离应控制在 80~100mm 内,以确保热风均匀循环。
(5)温度监控
炉内温度到达工艺要求温度后,时效工每隔 30分钟 用玻璃管测温仪测量炉内实际温度,并做好原始记录。
二、时效工艺的优化建议
加强温度监控
使用高精度测温设备,确保炉内温度稳定在工艺范围内。
优化装框工艺
根据型材壁厚和形状,调整垫条间隔和通风道设置,提升热风循环效率。
定期设备维护
检查时效炉和循环系统的运行状态,防止设备故障影响工艺效果。
员工培训
加强操作人员的技能培训,确保其熟练掌握时效工艺的每个环节。
三、时效工艺的重要性
时效工艺通过 加热 和 保温处理,使铝型材达到理想的 硬度 和 力学性能。其重要性体现在以下方面:
提升硬度
通过时效处理,铝型材的硬度显著提高,增强耐磨性。
优化力学性能
时效工艺可改善铝型材的 抗拉强度 和 屈服强度。
确保产品质量
精确的时效工艺参数控制,有助于减少产品缺陷,提高良品率。
四、总结
铝型材的 时效工艺 是确保产品质量和性能的关键环节。通过合理 装框、精确 温度控制 和 保温处理,可以有效提升铝型材的 硬度 和 耐磨性。同时,通过 优化装框工艺、加强温度监控 和 定期设备维护,可以进一步提高时效工艺的效率与效果。
关键要点总结
普通型材与隔热型材必须分类装框,严禁混装
普通型材时效温度:195℃±5℃,隔热型材:180℃±3℃
保温时间均为3小时,出炉后立即风机吹风20分钟
壁厚≥4mm的平模型材不允许重叠
壁厚≥2mm的小料每框中间必须留80mm通风道